第7章 重塑 (第1/2页)
魏晋思想大变动,变动的主要原因就是儒生们过去所信奉的那一套理论无法支撑现实社会了。
社会动乱,而儒生们过去所坚持的东西毫无作用。
儒生们开始纷纷走向了玄学的道路上,用玄学来解释当今的社会现象。
这造成了社会的割裂,礼法崩溃,哪怕天下的局势得到了缓和,可这依旧没有能扭转糜烂且放荡的思潮。
历史上的王肃,就是在这方面下功夫。
他将玄学强行跟儒学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思想的上的割裂,安抚了不同类型的士人们。
在这个时代,其实生活着很多强人,只是在后世名声不显。
王肃之所以会在几百年后被追封,就是因为他在经典上的贡献。
而此刻,天下的局势再次变得不同,曹髦所希望的是扭转士人们的想法,安抚好原先信念崩溃的儒家士人们。
王肃就像在历史上的那样,将玄学跟儒家结合了起来。
用来安抚崩溃的士子,为庙堂的诸多政策找出依据来。
他将春秋三世跟太玄九赞联系起来,最大的效果,不是给士人们留下了面子,而是修复了他们崩溃的信念。
那些觉得仁义道德没有能救世的汉士勿要崩溃,没能救世是因为三世更替,你们的想法是对的,只是不适合当今世。
那些觉得清静无为能救世的魏士也勿要崩溃,陛下不用你们是因为三世更替,你们的想法是对的,只是不适合当今世。
曹髦此刻是真的服气。
曹髦自认在经学方面颇有造诣,但是他绝对做不到像王肃这样直接弄出一个新流派来,还恰到好处的安抚好所有的人,又给当今政策找出说法。
曹髦对此赞不绝口。
王肃轻笑了起来,他开口说道:“陛下,臣不过是注释前人之学说而已,不敢居功。”
曹髦忍不住大笑,拉住王肃的手,对着不远处的郭责说道:“传朕诏令,赏王公华服车驾,增加他的食邑,提升他享用饭菜和建造房屋的规格,从此拜见朕时,不必再称呼自己的名字,册封他的子嗣为侯!”
这一刻,就是王肃也是目瞪口呆。
他吓得急忙起身,“陛下,臣不敢当此赏,还望陛下收回!!”
“王公当此赏!”
“朕向来是不推崇因一个人的功劳而赏赐他家中之人的,可是为了王公,朕愿意破例一次,王公如今所做的事情,不只是有功于如今,更是能传后世的大学说!”
曹髦也没有说假话,历史上的王肃,为了让自己的主张能附合庙堂的利益,只能是不断的退而求其次,又不能去砸自家人的招牌,无论是主张还是在结合程度上,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在曹髦这里,是不存在这個问题的。
王肃逝世的时候,司马家尚且没有开始改朝换代,他得确保自己的主张不会成为挡住自家联姻的障碍,因此他的学说有着极大的缺陷。
他将玄学跟儒学结合的时候,没有考虑太多的政治内容,更多的是偏思想性,仅仅是用以安抚,而少了治理和发展的内容,可在此刻,老王终于是发挥出了自己全部的本事来。
曹髦觉得,他这套理论,在很长的时日里都能起到一个稳定思想的作用。
不会再轻易出现思想崩塌,士人们集体摆烂的情况。
就是对如今的大魏来说,这影响怕是都极为的深远和重大。
王肃想过皇帝会很开心,但是他没想到皇帝会如此重视。
方才的他,还对这一幕有些期待,可如今的他,却觉得有些受宠若惊。
曹髦笑着让他坐下来,又说道:“当今的升平世,要如何才能达到太平世,这是最需要您这样的大家来解惑的。”
“老师方才所说的内容,朕也明白了许多,或许是因为百姓的缘故?后汉之所以到衰亡世,是因为其君王失德,群臣不臣,民不聊生,归纳起来,民不聊生才是最后的结果,君王失德与群臣不臣只是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原因而已。”
“因此,每当百姓们开始活不下去的时候,就是世代所改变的时候,只有保障百姓们的生活,造福社稷,多行仁政,以民为重,才能迅速进入太平世,这是历代的经验所谈,是这样的吗?”
王肃更加惊愕。
他知道这位皇帝在经学上的天赋极为出色,可他没想到,他的反应居然如此之快。
王肃笑着说道:“正是如此,自古以来,众人就争执什么才是仁政,而孔子在告训里说道:有利于民的才能称为仁政!”
王肃说着,无论有没有这句话都不重要,没有他可以等会给补上。
他继续说道:“当今陛下用严律重典,可天下却正逐步朝着太平世转变,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些政策比起过往的放纵来说,是有利于民的,让百姓们过的好了,那自然就是仁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