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辽河鬼市 (第1/2页)
明明可以特别简单解决的事情,虎子为了报复苏焕,让这位军爷不能继续留存心爱的东西,编了个瞎话给苏焕。影响家宅风水,妨碍仕途,这样的说法可是把苏焕吓得不轻。到后来,虎子还给苏焕支了个招,让这“宝贝”,它“从哪来的,回哪去”。
苏焕对此深以为然,于是未免意外,要求虎子多留两日,同他一起去把这件东西,再从它的来处,“还”回去。
虎子是恨透了自己这张嘴了,就把事情特别轻松的解决了不好吗?如果事情解决了,说不定现在他都乘上回昌图的火车了!哪里用得着在营口提心吊胆的?
而且,这铜炉的来处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苏焕当初,是在营口辽河边上的鬼市上,把这铜炉带回家的。
所谓鬼市不是有鬼出没的集市,其实也不过是夜市的一种,只不过比寻常夜市来的更加邪性。鬼市一般丑时经营,天亮则散,做的是见不得光的买卖。单是这么个时辰营业,也不能叫鬼市,让它得来这么个名号的,最重要有两点。
一来是,它是从野地里长起来的,不是正规的市场,不受官府管控。往往都是一个地方的几大地头蛇,轮流坐庄管理鬼市。说是管理,其实也不过是提防着闹出人命的事情。来“趟”鬼市的多少也都知道规矩,不会捣乱。
二则是它里面来路不明的东西多,假货也多,从估衣到古玩字画,从锅碗瓢盆到枪支弹药,无所不包。而且鬼市私隐,无论是摆摊儿的还是来买东西的,绝对不可以把灯挑的大亮,只能把灯芯捻细了,照出豆大个亮来。买卖东西的人之间交谈起来也是低声低语。只许现钱交易,钱货两清之后可以翻脸不认帐。哪怕花八百两银子买回家去一个夜壶,也没办法去找人家算账,打眼了就得受着。
虎子听彭先生讲过一个鬼市里面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个财主,听人言鬼市里好玩,想着自己也去趟一趟,于是乎穿了件自己极为喜爱的白狐裘衣,大摇大摆进了鬼市。逛着逛着,忽而在一个摊位上看见了一块皮子,人头大小,毛色和质地与自己身上这件裘衣一般无二。这财主想着,自己这裘衣若是哪一日破了损了,正好拿这块皮子缝补。于是一番讨价还价,花了两钱银子把这个皮子买了下来,回转家中。进了卧室,脱下衣服来往上一挂,正看见后背心那里,缺损了一块人头大小的皮子,形状与他从鬼市小贩哪里买来的一样!
鬼市的混乱程度,从这个小故事里面,可见一斑。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趟鬼市?因为这里真东西也不少。因为买家卖家互不知道名姓,黑灯瞎火的转头不认人,最是销赃的好去处。
这种集市全国各处都有,以北京最为繁荣,南北方规矩还有些许不同。不过这都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且说虎子多在营口住了两日,又赶上了这军爷清闲,又是鬼市开市的日子。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得是随着苏焕,一通前往了鬼市。
营口比不得京城繁华,天子脚下有四大鬼市,闻名全国。营口就只有这么一条,还不在城里,离得老远。说是在辽河岸边,有这么一处平坦的地方,本是个渔村,也有两三个小码头,后来荒废了,成了组织鬼市的好去处。
时过午夜月过中天,已然是丑时了。虎子随着苏焕驾马,沿着河沿儿走,远远就看见有稀疏的灯火。火光不慎明亮,看着就像是夏夜里坟头飘的鬼火一样,影影焯焯若有若无的。
眼见着离那些火光还有一里地的时候,苏焕招呼着虎子下马,在路边一棵小树上把两匹马拴好,抱着铜炉,徒步前往。
鬼市自然有鬼市的规矩,进门这一条就马虎不得。别看这个小渔村四下漏风,从哪边走都能进去,但是鬼市的出入口其实只有一处,高高挑着灯笼的那条小路就是,进得从这儿进,出都得从这儿出。但凡到此来趟活或者做买卖的,无不遵守这条规矩。
这灯笼底下放着一口大缸,约有人肩宽,里面铺着一层铜钱。苏焕看了虎子一眼,虎子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清楚规矩是什么。于是俩人各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铜钱,丢在了缸中。
倒不是说不给钱这鬼市就不让人进去了,虎子和彭先生可没少跟这种缸打交道。每个进去的人往里面扔五六枚铜钱,不是票钱,能组织起来鬼市的人,也不在乎这点儿小钱。这口缸最大的作用,是区分人和鬼。
虽说鬼市本来的意思,不是说有鬼的集市,可是夜半三更一直到天亮以前才开张的市场,难免混进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把这口缸放在这儿,进去的人都扔钱,等天亮了会有人来看,如果都是铜钱,则平安无事,若是其中掺和进去了纸钱,那就意味着天亮以前这鬼市里有不干净的东西,需要找阴阳先生或者是出马弟子来作法。或是安抚驱散,或是降服斩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