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京都 (第2/2页)
过去的王公贵族经常在岚山脚下的大堰河轻舟荡漾,欣赏岚山四季的美丽景色。淡红娇嫩的樱花令人陶醉,艳丽如火的枫叶犹如悬挂的浮云。其上游的保津川,峡谷深邃,水流湍急,景色别致。
下游有长达154米的渡月桥连接两岸,站在桥上环顾四周,岚山隐约如黛,松樱密布;桥下碧波荡漾,流水潺潺;细雨中,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乍暗时,峰峦为翠,时有禽鸣,不觉幽静出尘,诗意盎然。154米的渡月桥架设在保津川上,成为岚山的象征。
竹林小道上,五人无不为岚山的美景所吸引,凌小姐看了一眼这三个远道而来的华夏朋友说到,“嘉贤先生,我大概了解你们为什么要来岚山了。”
“凌小姐真是善解人意啊。没错,我们三个啊,今天到岚山一游就是瞻仰先人风采的。”
“多谢嘉贤先生夸奖。”
“凌小姐,你和嘉贤先生说的说什么啊,我都不太懂啊。”
“大小姐,等下你就知道了。”凌小姐看到希兴致勃勃地追问,玩味地将谜底留在了最后。
夏日的阳光穿过了山岚,刹那间间将整个竹林小道照顾明亮,而小道的尽头,一块石碑却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比庄严高大。
石碑上诗曰: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
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
绕石照人。
潇潇雨,
霧濛濃;
一线阳光穿云出,
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眞愈覺娇妍。
---《雨中岚山》周恩来
徐羲和琅琅有声地念着石碑所写,它的朴实无华,令人感到一种伟大深含其中,就像诗的作者,虽平易近人却让亿万人万分敬仰一样。
京都是与大阪齐名的另一个著名古都,而岚山就在它的近郊。大阪的唐招提寺和东大寺的名字连着华夏的一位高僧,而京都岚山的名字却连着华夏的一位伟人。
岚山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仿佛注定要产生一首千古绝唱,自从伟人游过此山并赋诗一首、一座镌刻这首诗的诗碑在此山立起之后,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从此不再默默无闻。
这位伟人就是已故的华夏周恩来总理,诗的名字叫《雨中岚山》。周总理年轻时,为寻求救国道理曾来东瀛求学,在一次游岚山时,他吟出了《雨中岚山》。在这首诗里,他借景生情,抒发了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
“先贤在上,今有华夏徐羲和(陈嘉贤)(陈嘉韵)偶游岚山,得见先贤风姿,令我辈振奋。”三人恭恭敬敬地向石碑鞠躬行礼,以表敬仰之情。
“嘀——嘀——嘀——”
在这个寂静少人的一角,徐羲和左手上的天信提示音是如此的明显。徐羲和看了一眼来电人的信息,眉头微皱,便对众人说道,“我不方便,先去接个天信,你们先下山脚等我吧。”
“哎……”没等众人回话,徐羲和已经在竹林小道上越走越远。
望着逐渐远去的背影,陈嘉贤吐槽道:“什么天信要搞得这么神秘啊……”
“好了哥哥,我们就等羲和的在山脚等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