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诸葛亮的“强化套装” (第2/2页)
……
诸葛亮连看了几样工具,对大哥的实用巧思之学,也试出了深浅。
看来大哥也是有弱点的嘛!
箱子里最后还有几样小工具,和生产没什么关系,纯粹是家务私用,诸葛亮浮光掠影几眼就看完了:
其中有一个新式的铁皮小炉子,生火比大土灶轻松得多,还节约燃料,适合长时间炖煮,携带也方便。
有了这个炉子,他们就能遵照大哥的嘱咐、每天少食多餐、而且喝水也必须喝煮熟后再放凉。
还有一盏特制的油灯,说明书上说其灯芯特别耐烧,要配合一起送来的“牛酥油”使用。此油据说昂贵难得,但能确保夜间读书护眼。
诸葛瑾信中还特别关照,能够白天看书学习,那就尽量白天,晚上可以早点歇息。
白天不能在日光直射之处阅读,但最好在窗边明亮之处。如果天色昏暗,必须及时点牛酥油灯,决不许等暗到看不见再点。
还说这是他请教名医得来的少年人保护目力良方,要求两个妹妹盯着二弟,必须遵照。
牛酥油是用牛油和牛奶油混合而成,在生物油脂里亮度跟鲸油差不多了。
但汉朝难以捕鲸,更没有煤油灯。
诸葛瑾能想起这个配方,也是前世被几个迷信的同事拉到灵隐寺旅游、看到他们捐的长明灯里,有一种点起来特别亮,才知道这种香油叫牛酥油。
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就先用这个顶上了。
清单最后的最后,还有几个锻炼身体的护具,保护关节用的,使用了某些弹性比较好的皮革,甚至是动物胃囊制造,可以配合家书最后一卷的健身体操之法使用。
……
诸葛亮把大哥送的全部东西都开完箱、学会如何使用。
又把明显还有问题、仍然要继续改良的挑出来。
准备有空自己琢磨一下,哪天黄家小娘来做客,可以一起参详。
不管怎么说,大哥给的东西里,至少七八成是直接可以用的,这让诸葛亮感受到了巨大的温暖,但也很有压力。
家中尊长如果对他的学业太重视,被伺候的一方,肯定会有心理压力。
就好比后世很多卷王,都会被家里说“别的什么都不用你操心,你只管读书。要是还读不好,你对得起谁”。
好在诸葛瑾倒是没给二弟定学习目标。
诸葛亮在“学什么”这个问题上,依然能完全凭借个人兴趣自主。
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调整好心态后,诸葛亮终于稳定踏上了自学之路。
司马徽那边,还有其他襄阳名士那儿,该去还是要去,传统的诸子百家学问,诸葛亮也还没学完呢。跟人多多交流,印证收获,总归是有好处的。
所以他算了一下,每天抽出两个时辰,研究大哥提供的那些卷轴理论知识。
再抽出一个时辰,用于渔牧、做各种农事育种实验,或者是进行工巧实践。
剩下的时间,就寻访切磋、继续旧学,以及锻体修心。
如此一整天的日程也就排得比较满了。
诸葛亮估算了一下,每天只学两个时辰卷轴的话,那些疑难的卷轴可能要十天八天才能看懂一卷,简单的也要五六天。大哥这些东西,快的话够他学两个月,慢的话要学到年底了。
……
诸葛亮凭自己的兴趣和计划,安排好了节奏,后续两个多月的苦修,自然是无须赘述。
时间也悄然来到了十月中旬。
诸葛亮开始潜心苦修后大约一周时,他大哥诸葛瑾,也终于在陈到的保护下、陈登的陪同下,顺利来到了如今的大汉临时都城许县。
诸葛瑾生平还是第一次来到大汉的都城,内心的好奇自然是免不了的。
但他也知道轻重缓急,所以进城后,就先到公车门,与陈登各自投递了所代表州郡的表章,然后才自由活动,留人在驿馆等候传唤。
朝廷是很忙的,地方州郡上表,并不会立刻得到处理。
要先到公车门投递后排队,等尚书台按顺序处理,决定是否接见,还是直接批复,听说至少等上三五个工作日。
理论上来说,如果曹操或荀彧不打算接见,直接书面给个批复,那诸葛瑾、陈登就得灰溜溜拿着回函直接回徐州了。
诸葛瑾等通知等得无聊,便打算在许县先逛几天。